|
| 市人社局:聚焦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靶向破解群众现实难题 |
| 2025/10/13 9:15:14 来源:市人社局 打印本页 |
|
|
市人社局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激励全体干部职工筑牢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坚持干字当头、矢志争先创优,全力做到“三抓三建成”,以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实绩彰显作风建设成效。全省首家联合五部门出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共服务和权益保障十项举措》,推进用工指导、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矛盾调解等工作落实落地,不断增强新业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精准”抓“培训”,建成技能水平“升级点”
打造“匠心向党·筑福民生”新就业群体技能培训书记项目,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服务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凝聚服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精准施策,助力赋能新业态群体职业发展,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一是扩充培训补贴目录。出台“匠心筑梦·技耀港城”职业技能培训三年行动方案,将快递员、无人机驾驶员等多个新就业形态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二是鼓励差异化培训。鼓励各县区结合自身优势特点,支持培训机构开展差异化培训项目,如东海穿戴甲制作、赣榆煎饼制作等,并将家政服务、养老护理、无人机驾驶等新就业形态职业(工种)纳入连云港技能状元大赛赛项,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和自豪感。
二、“靠前”抓“规范”,建成用工求职“连心桥”
针对新业态用工形式灵活、管理方式多样的特性,将服务优化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从“坐等需求”变为“主动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为新业态用工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延伸就业服务。积极打造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上线“港城快工”数智零工市场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达1万人、零工3200人,发布订单5000个,让新业态劳动者和用工方实现了高效对接。新建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每月发布活动月历,开展求职招聘、政策宣传等活动,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主动将就业服务延伸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了新业态劳动者求职难、用工方招工难的问题。二是加强普法指导。组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沉到一线,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商(协)会”活动,为20余家快递物流企业举办“用工管理风险防范大讲堂”,提供用工法治“自检+体检”服务。通过集体协商和权益维护恳谈会,宣传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保护等政策,帮助企业规范用工流程。
三、“严实”抓“责任”,建成权益保障“安全屋”
以“严细实”的作风抓机制完善,聚焦关键环节,实打实细化保障流程、健全联动机制,以“敢担当”的姿态促举措落地,不回避权益维护中的复杂问题,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务实行动,切实把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护牢守好。一是筑牢职业伤害防线。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开通“职业伤害保障绿色通道”,累计受理确认职业伤害561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261人次,支付保费1698万元,为遭遇职业伤害的劳动者提供了及时救助。实施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工伤预防培训行动,开发上线“云培训”平台,学员可通过手机端APP,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线上培训,累计培训6062人次。二是畅通矛盾调处渠道。印发《关于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的通知》,在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8家,建成农民工工资纠纷速裁庭8个。畅通“互联网+调解”“微信+调解”矛盾调处渠道,在物流企业建立“老刘调解室”联动调解点10个,围绕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伤害等方面,市县(区)联动开展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专项行动,并督促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加强对拖欠劳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整治。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始终秉持主动服务的热忱、精准施策的智慧、勇于担当的干劲,全力破解新业态发展中的用工瓶颈,为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社助力。
|
|
站内链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