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五年成就不寻常
2003/11/4 9:30:23   来源:             打印本页   

     
  
   从1998年以来的五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两年多时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干兴市、发展第一、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奋力赶超,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为实现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市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港城呼之欲出的时期,也是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城市精神、凝聚力不断增强的时期,是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
  
   一、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生聚、五年艰辛,五年奋斗、五年辉煌。五年来,我市经济在奋力发展中既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2000年特大洪涝灾害的严峻考验,也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市委、市政府冷静地分析形势,正确地认识市情,准确地把握定位,积极地确定目标。2001年8月召开的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我市全面实施“三大主战略”,实现“六化”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市委、市政府深刻理解十六大提出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今年4月,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来连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市迅速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项目大推进、环境大建设、经济大发展热潮。在当前形势下,全面客观地分析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理智清醒地进行纵横比较,对于进一步增强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对于下一步谋求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五年来,全市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优化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3%,2002年经济增长创近几年最好水平,达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财政收入26.98亿元,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5.3%,直接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93.3%。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得到加强,粮经产值比由1997年的5.5 : 4.5调整为2002年的3.8 : 6.2,海洋经济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0%。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初步确立,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32.6%提高到36.3%,国有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医药、纺织、化工等五个主要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经济集中度明显提高。港口生产连续跨越两个千万吨大关,2002年完成吞吐量3316万吨,集装箱20.5万标箱。旅游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势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2年接待国内外游人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花果山景区和连岛度假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并分别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和全国健康型海水游泳场。连云港之夏、西游记文化旅游节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节。
  
   2、各项改革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有了大幅增长,占GDP的比重达42%。实施行政机构改革和区域调整,市县乡行政编制减少20%;市级行政机构减少13.6%,顺利撤并云台区和26个乡镇、654个村、74个居委会。在全省率先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市级审批项目减少573项。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取消和降低收费项目182项,农民负担人均减少101.8元,减负率达50.7%.
   大力实施开放兴市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五年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其中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5.2亿元,占五年的41.3%。五年吸引内联到位资金32.6亿元。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贸出口年递增23.8%,对外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扩大,外经营业额年均递增13.5%。各级各类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明显增强,开发区直接利用外资占全市45.3%,形成亚洲集装箱等一批骨干企业。医药、高新技术、民营经济等特色园区初具规模。出口加工区被国家正式批准设立,并具备封关运作条件。
  
   3、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来,我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基础建设。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7.2亿元,是前五年的2.5倍。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四县为纽带的快速通道网络,为大力发展快速直达运输奠定了基础。2002年我市邮电通信业务收入完成92665万元,较上年增长16%,全市电话用户达到118.45万户,实施了信息港湾到县和企业、政府、家庭上网工程,宽带基础数据网和互联网已覆盖全市。
  
   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五年中,城市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建成区面积由49.6平方公里扩大到61.1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70多公里,污水和垃圾处理、供热、供水、排水、燃气等公用事业迅速发展,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县区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城镇化率由24%提高到33%。
  
   二、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998年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毫不放松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1、着力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培育连云港精神。我们长期以来牢牢抓住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这个典型,在全社会开展“与雷锋车同行”活动,弘扬咬紧牙关,拼命苦干的“南辰精神”,大力宣传钱云珠、张国良、胡文红、王立步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在各行各业培育和推出了一大批“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扎实有效、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市营造浓烈的遵守道德规范、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今年春天的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涌现出了人民的好医生耿文灿和“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潘少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了连云港精神。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群众性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几年来,着力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风景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塑港城形象”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有33个行业、440个单位、13个小区、23个乡镇、83个村分别受到省市表彰,5个单位3个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先进村。2002年,在省文明城市考核中,我市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市称号,实现了我市人民多年努力的奋斗目标。
  
   3、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努力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文艺精品层出不穷,五年中共有370余篇(件)文艺作品在省以上部门和单位获奖,其中国家奖励28个。群众文化活动高潮迭起,以“在海一方”为主题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和各县区的群众文化活动累计达1000余场,直接观众达600万人次。同时,大型交响音乐会、大型舞剧等高雅文化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文化的品味。文化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继东海尹湾汉墓在全国考古界引起巨大反响后,藤花落史前遗址列入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2年海州双龙汉墓发掘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4、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把科技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共实施省以上火炬计划项目72项,星火计划项目144项,开发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79个,建成农业科技园45个。培育省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共建立企业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等54家。工业、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由23%、31.7%提高到37%、44.2%。
  
   五年来,教育事业获得了很大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支持。提前完成了改造薄弱学校和消除危房的目标。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由45%提高到72%,5万多名学生被输送到各类高校,高等教育得到发展,淮海工学院形成万人大学规模。五年中,人才资源开发有所增长,2002年全市人才总量18.58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高级职称4829人,增长8.8%,中级职称32761人,增长7.6%。
  
   三、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基本方针,在保持大局稳定、社会稳定的情况下,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1、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五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市的进程。五年中,市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了对20多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开展调查视察189次,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报告81项,作出决议、决定18项,办理议案1件,建议、批评和意见870件,处理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来信3395件,都超过了以往五年。同时,全市上下积极开展普法教育,政务、厂务、村务公开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的成效。
  
   2、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各级政协组织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共收到委员提案1908件,审查立案1869件,提案办复率为100%,已被采纳落实或列入规划准备解决的占92.88%。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共编发《社情民意》224期,政协委员提交的318篇社情民意稿件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3、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党的思想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认真学习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为重点,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入。把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龙头,带动基层党员干部掀起理论学习的新高潮,促进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市委从有关部门抽调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成立宣讲团,赴各县区、各系统、大中专院校进行宣讲。同时,全市县乡两级分别组织宣讲团,数千名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走街串巷、进村入户进行宣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理论学习中的作用,在报刊的重要版面上刊发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推动了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同时,通过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冬训和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推动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通过近年来抓好宣传思想工作,强化理论武装,推动思想解放,坚持正面引导,树立昂扬正气,全市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指导工作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凝心聚力求发展的浓厚氛围在进一步形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4、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全市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要求,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建设一支适应连云港市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上下功夫。五年来,通过开展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教育,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推进用人机制创新,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全面推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直接选举”的“双推直选”方式选举村党支部书记,使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2002年以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市县(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工作中,一大批德才兼备、干有实绩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进一步确立。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以提升干部素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干部队伍为目标,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分子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5、全面推进反腐倡廉,不断增强党的作风建设。五年来,我市党的纪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全市工作大局,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的落实,反腐倡廉和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通讯工具、奢侈浪费等问题。集中力量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增强干部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同时,通过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注重超前防范、监督关口前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狠抓预算外资金的清理和监管工作,以及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等措施,坚持标本兼治,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2002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力度,狠抓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在今年春季的防治非典斗争中,明确纪律、严格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纪党风要求,严肃处理渎职违纪行为,有效保证了防治非典斗争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探索超前防范、监督关口前移的措施,2002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先后与402名党政干部进行了戒勉谈话。采取签订责任状、召开会议和进行检查方式,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有力地推动全市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五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结果。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要实现快速崛起目标,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努力推动广大干群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奋、作风大转变,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条条框框、突破求稳心态、突破环境制约、突破条件门槛,与时俱进,不断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境界,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新视野,不断开辟加快发展的新空间,使我们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始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加快发展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性要求,作为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措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以改革激活内力,以开放巧借外力,努力形成奋起赶超、加快发展的强烈氛围;必须坚持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善于把中央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符合连云港市情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浮躁,脚踏实地,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市场的能力;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毫不放松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真正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认真总结五年来的成就和经验,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信心,激发我们的干劲。我们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新兴的开放城市、新兴的旅游城市将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