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连云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策略方针
2003/11/4 9:27:04   来源:             打印本页   

     
   全面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质量;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还必须是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不仅是一时的,还应是可持续的。按照省委李源潮书记来连调研时提出的要求,我们将以建设新兴工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战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避免与本书其它章节重复,本文重点从对外开放、科技教育、以港兴市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强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给我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有效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二是面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资源相对稀缺的基本市情,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开放服务业市场,积极吸引国内外直接投资,利用国内外剩余资本,为我市剩余劳动力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三是全球化有助于市场经济发展;四是全球化是我市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实现“快速崛起”赶超目标的有效途径。
  
   鉴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与充分发挥港口、开发区、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比较优势相结合,强力推进以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战略核心的开放型战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1.充分发挥港口优势,调整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市场和出口多元化。港口作为现代物流集聚的载体平台,对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年,连云港港口吞吐量达到3300多万吨,其中60%以上是外贸运输,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这就为连云港国际枢纽港地位的确立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在实施开放兴市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港口这一最大优势,着重调整优化贸易结构,加快推动贸易市场和出口多元化。一是以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大力发展技术贸易,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比重,增强我市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港口贸易方面,针对2010年我国粮食净进口率要达到10%,石油和天然气净进口率要分别达到30%和50%,积极争取有效地开发和进口这些国际资源,开辟新的货源渠道,保持港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出口贸易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优势,有效地生产和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劳动换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三是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抓住我国加入WTO后服务市场双向开放的有利机遇,在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的同时,推进服务行业和服务项目“走出去”,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贸易新格局。四是优化外经贸经营主体结构,形成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竞相发展的局面。五是加快连云港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建设,促进会展业和国际物流配送业的快速发展。
  
   2.充分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和示范效应,优化完善开放布局。围绕把开发区建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体制创新先导区、城市风貌展示区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布局上,以吸引国际大资本投入为重点,发展信息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开发模式上,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融资方式,加快土地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在管理运行体制上,积极探索“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WTO框架下的政府服务效能;在开放内容上,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的经营管理方式,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机制转变、体制创新,吸引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竞相投资,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3.创新招商方式,改进招商办法,实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新战略。随着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的重要性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要在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取胜,关键看我们能否棋高一着,略胜一筹。一是在招商引资重点区域方面,继续坚持“主攻日韩、扩大港台、拓展欧美”等发达地区的策略方针,吸引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服务业、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以沿海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体制创新先导区为重点,广泛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对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招商。二是继续实施以市场换技术方针,有重点地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高起点招引一批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大项目,促进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三是深化重大招商项目的包装和推介。招商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项目。因此,应把项目的包装和推介放在首位,提高招商项目的层次、质量和成功率。特别是对能源、重化工业、企业技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必须进行整体包装深度推介。坚持以特招商、以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为重点、以优势资源和特色园区为载体,精选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龙头型、科技型的关键性项目,深度开发,精心包装,重点推出。四是创新招商方式,改进招商办法,变“大呼隆”招商为小分队招商,“守株待兔”招商为“登门拜访”招商,综合性招商为专业性招商,间断性招商为经常性招商。无论采取何种招商方式方法,都要注重招商效果。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园区要充分发挥招商的基地作用,尽快发挥外资进入的集聚效应。
  
   4.以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经济全球化对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益和风险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但对主动融入和被动接受的国家和地区,结果是不同的。目前我市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技术、产业、企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跨国投资经营与合作,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开展境外工程承包,从而带动产品、设备、技术出口和剩余劳动力输出,提高我市的对外经济合作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在继续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在企业投资、产品营销、资源开发、技术合作等方面,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应大有作为。
  
   总之,我们要通过对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港口的物流优势、东部海滨城的特色优势、核电站的能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合力招引大项目,发展临海大工业,优化产业发展格局,获取开放兴市、以港兴市有机结合的最大成效。
  
   二、大力发展科教事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后来居上,核心在于抓住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机遇,着力培育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造后发优势,形成比较优势,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平台。
  
   1.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经济加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一是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从注重水平向注重水平与增强辐射力并举转变。在重大科技项目的选择上,要坚持以代表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具有连云港特色和比较优势、能够形成新兴产业为原则,以达到提高我市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目的。二是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在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重点领域,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开发与利用,努力形成新的技术优势。在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方面,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培育壮大新型合成药、新型中药及药用包装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特种织物、微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材料等5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形成具有开发、生产、出口辐射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在培育高新技术重点企业方面,要进一步壮大恒瑞、氨纶、华威等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三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重点抓好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环保节能技术等三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食品、化工、纺织、医药、建材、机械等6个重点行业的技术升级,促使这些行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从总体上提升我市的产业竞争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用科技提高农业生产力。广泛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农业生产,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开展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重点引进选育优、特、高新品种和主要园艺植物转基因抗性品种。以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试验示范为切入点,重点加快东海县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赣榆县出口蔬菜科技示范园、灌云县棉花科技示范园、连云港海珍品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等4个省级基地园区建设。围绕星火产业带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及现代制造技术的推广,加快传统区域性支柱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信息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特种菌类引繁及深加工等新型区域性支柱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四是加快科技创新网络体系建设,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构成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进一步提高工程化、产业化能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力争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2.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长盛不衰最终取决于高素质的国民。而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全体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是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加快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20世纪末,我市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我们要在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同时,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放在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扩大规模为重点,加快不同层次重点中学的发展。到2008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我市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现在的9年提高到12年。面对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发展趋势,要积极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加快现代教育区规划建设步伐,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一流产业大军。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市民素质,特别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现实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和最佳捷径。为此,要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一流产业大军为目标,把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使其发展成为全民教育;构建涵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为内容的多元化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以构建五大培训中心为重点,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加强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相呼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启动社区教育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搞好教育网络规划和试点工作,促进我市的整体教育水平跨上新台阶。三是大力开发培养智力资源,构筑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进一步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和开发人才资源,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选拔、培养、引进机制,造就一批有创新意识、有事业心、有紧迫感的高新技术企业家,造就一支多层次、复合型、跨世纪的人才大军。积极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继续抓好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鼓励优秀科技人员向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流动。从市情实际出发,根据发展需要,注重实际水平,以工作业绩为衡量标准,不拘一格聘任、使用好我市现有的各种适用型人才。深化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配套改革,加快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集聚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好、做活招才引智大文章,形成具有较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为我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三、全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不断增强桥头堡综合竞争力
  
   港口是我市诸多发展要素中最具特色、最具比较优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宝贵资源。我市之所以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所以成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所以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所以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之所以被建设部规划为青岛和上海之间的大城市,都是因为有港口这一宝贵资源。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围绕港口功能的完善和有效发挥,全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1.以提高港口运输功能为核心,加快综合运输网络建设。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化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市要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国际性海港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商务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必须把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集疏运网络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一是加快港口航道、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航运功能。到2010年,港口要通过市场化运作、上市融资、与大型船公司、大型企业共建货主码头或独资码头、吸引外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60亿元,建设10万吨深水航道、15—20万吨深水码头,把目前第三、第四代集装箱码头提升为全省最大的第六代集装箱码头,届时这个我省唯一的海港设计能力将达到7000万吨。二是加快进行沿海铁路和沿海大通道的规划设计论证,加快以连云港为基本港,由青口港、海头港、燕尾港、堆沟港、陈家港为支线港组成的“连云港组合港”建设,促进连云港尽快由初级生产资料输出港向生产要素集聚港转变,为连云港向国际性大港迈进打造新的平台,为开辟灌河口临海产业区创造条件;三是围绕和适应港口深水化、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积极寻找20—30万吨大型深水港区,为建设现代化亿吨大港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快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对沿海、灌河岸线和仓储等港口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使我市物流业走集聚式发展道路,为尽快建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奠定基础;五是进一步增强港口运输功能。充分发挥铁海多式联运优势,增加航线航班密度和国际直达航线覆盖面,巩固国际集装箱基本港地位,增强桥头堡辐射力和竞争力。积极发展海上客运,实现港口运输功能多样化。千方百计争取尽快开通连云港至韩国木浦客货班轮,想方设法恢复连云港至大连客滚班轮航线,使该航线成为连接华东、中原、西北和东北地区的黄金通道。
  
   2.以发展临海工业为重点,强化港口产业功能。国际国内港口城市的发展史表明,凡是成为世界航运中心的城市,诸如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和我国的上海,同时也是世界制造业中心。这就说明港口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越来越成为世界航运业主要运输方式的情况下,产业支撑力决定着港口的繁荣与发展。为此,我们要将港口的产业功能提升作为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的重中之重。一是依托港口、核电能源优势,以发展冶金、石油化工、修造船、木浆造纸、石油战略储备等大运输量、大能电量、大用地量、大用水量等大项目、大工业、大配套为重点,建设沿海港口工业城;二是要充分发挥港口、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临海产业区的政策、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民资、现代制造业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和内地“三线”军工企业加盟,共同打造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三是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浦化工区、硅(信息)材料工业园区和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园区为主阵地,重点发展医药、纺织、精细化工、食品加工、信息材料、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与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四是提高加快灌河临海工业区的开发和灌河港口群建设,发展炼油、钢铁、火电等重化工业。到2020年,把我市建成名副其实的华东地区能源基地和中国重化工基地。
  
   3.以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快连云港信息港建设,提升口岸信息服务功能,以信息化推动港口服务与国际接轨。近期重点建设集航运信息发布、货运交易、航运咨询、网上合同签订与结算等各类业务为一体的连云港电子商务平台。大陆桥国际信息中心要发挥在连云港信息港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重点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沿桥国家以及国内沿桥城市的联系,努力把大陆桥国际信息网建设成为以陆桥运输为特色、以招商咨询服务为重点的“陆桥信息高速公路”。二是积极推进口岸现代物流业发展。以港口为龙头,国际和国内货物运输为载体,现代电子商务为支撑,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并举,大力发展物流经营主体,加快港口和以港口为中心的集疏运网络、仓储、信息网络等物流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努力把连云港口岸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三是以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目标,健全和完善口岸货代、船代、仓储、金融、外汇、保险、供应等配套服务体系,使口岸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大力开发港口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经济。要充分发挥港口旅游资源丰富、山海风光独特的优势,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和智力,提高旅游的规划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联合陆桥沿线城市联手开发国际旅游线路,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总之,只要按照党的十六大部署,从连云港的实际出发,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