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首  页 新闻速递 党建报道 机关动态 直击县区 群团工作
第二讲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2003/8/19 11:33:14   来源: 中央党校马哲原理教研室主任 毛卫平(博导)            打印本页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能否正确地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自延安整风以来,“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一脉相承,深入人心。但这条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不同的表现和侧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我们今天所要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和特点的概括。它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实事求是”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精髓之一就是“与时俱进”,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出和自觉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决定前途命运的重要问题
  
   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思想路线在当前的重要性,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保证。毛泽东曾指出: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教条主义“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①毛泽东后来回忆延安整风时说:“对于当时的民主革命应当怎么办,党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应当怎么定,这些问题,都是在那个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以后,才得到完全解决的。”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关于新时期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邓小平在谈到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时曾指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①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在新世纪继续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思想保证。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亟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际,解决好思想路线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②也就是说,要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执好政,必须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③这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
   2.一定要看到现实生活的重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想是存在的反映,思想是由存在决定的。我们今天在思想路线方面之所以特别强调与时俱进,之所以要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归根到底,是由于实际情况发生了重大而迅速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必须随之变化,才能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创造性,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
  
   实际生活到底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呢?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④概言之,就是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的思想理论必须与时俱进,随之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适应这种变化而提出来的。必须看到这些变化,才能真正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关于世情、即国际形势,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应对激烈的竞争,才能适应时代需要。
   
   关于国情。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要适应新的情况、带领人民继续前进,不断满足人民新的需求,就需要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而决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关于党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②
  
   总而言之,新的实际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固守现成的理论不足以解决新的问题,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伟大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的创新意义
  
   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又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侧重。
  
   邓小平说过:“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的特殊形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达了“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标志着党的成熟。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般原则,它们的具体内容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邓小平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①可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毛泽东当时针对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整套相应的思想方法及工作方法。
  
   在价值观方面,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在1944年9月8日所作的《为人民服务》报告中,说明了它的具体内容。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显然,进行“革命”,“解放人民”,是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离开这一具体内容,“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这一内容,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国情,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迫切需要。明确这一宗旨,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的爱戴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但是,建国以后,在新的条件下,我们的工作虽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其具体内容未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变化,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事与愿违,使党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
  
   邓小平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解决新的问题。针对“两个凡是”及“左”的思想观念的严重束缚,他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要求。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时,针对人们思想上的疑惑和混乱,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事实表明,这一新的价值取向,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今天,面对新的情况,我们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根本宗旨,必须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关于思想路线,除了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外,要特别强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②
  
   关于价值取向,即党的宗旨问题,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深刻地总结历史经验,敏锐地反映时代精神,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坚持“三个代表”,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正确地解决新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新的需求;坚持“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从而胜利完成自己崇高的历史使命。
  
   4.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际上,强调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都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都是做到实事求是的主观条件。
  
   从认识论进行考察,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客观对象、可以主观自生的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认为只需强调客观对象,不注重主观条件的旧唯物主义也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不仅强调客观对象,也充分重视主体方面的条件,重视实践基础上的经验、知识、理论的作用。
  
   没有相应的经验、知识、理论的作用,不可能深入地认识事物。要认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这样的重大问题,不能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但是,经验、知识和理论的作用也有两重性,正确的经验、知识、理论起积极的指导作用,而不合时宜的经验、知识和理论,却只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缺乏理论,必须努力学习;理论过时,就要及时破除;没有相应的理论,则必须开拓创新。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但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侧重。
  
   今天,在世界发生迅速而重大变化的条件下讲实事求是,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创新。没有理论创新,就很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同时,为了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接受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纲要》指出:“江泽民同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做出了卓越贡献。”①但这并不意味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只是个人的偶然行为。实际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但有深厚的现实基础,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
  
   1.与时俱进,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和发展。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②
  
   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③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④他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①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列宁根据新的情况,提出了一国数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中国,王明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的某些原理,大搞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惨重损失。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泽东说过:“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②
  
   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挫折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突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重现了新的生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国内外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在积极应对、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总结经验,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继续推向前进,为进一步开创新的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也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
  
   2.与时俱进,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博大精深,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重点和结论。把握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除了适合当时条件的具体结论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东西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处理今天的问题,形成了指导今天行动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与今天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①
  
   三、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创新
   
   与时俱进,是在今天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而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则必须不断进行创新。
  
   1.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认为我们不能只是消极地解释和适应世界,而必须以创新的实践来改造世界。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②我们应当看到,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世界总在变化,社会总要发展。但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社会发展的情形很不一样。
   
   自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了小生产,市场经济机制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生产,社会生产力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③与生产力的这种超常发展相联系,整个社会出现了不断变革和加速发展的趋势。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④
  
   这种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征,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
  
   1970年,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的“三喻”文化说,从人类文化传承方式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加速发展的趋势。她提出,依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文化传承方式可以分为前喻、后喻及并喻三种情况。“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⑤前喻文化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前的传统社会。由于传统社会的变化缓慢,后人只需学到前人的文化便足以应付一切。并喻文化出现在移民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此时,长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晚辈使用,在陌生的环境中,人们会发现,“那些和他们同属一个层次的伙伴们是他们最好的良师益友。”①后喻文化发生在变化迅速的现代和未来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东西,适应新情况。有时候长辈甚至要向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的晚辈学习。
  
   20世纪70年代,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科科长的保罗·郎格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终身教育”理论。他指出,随着人类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思想观念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必须进行“终身教育”,人们必须终身学习。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在我们农业时代,时间观念着眼于过去,农民从过去学习如何种植、如何收割和如何储藏。在工业社会,时间的观念着眼于现在。快把货物投放市场、快把工作干完、处理临时发生的问题、考虑盈亏等等。”“在我们新的信息社会里,时间的观念是着眼于未来。”②即农业社会着眼于过去、工业社会着眼于现在、信息社会着眼于未来。这个说法也从一定角度反映了社会变化的加快及随之而来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改变。
  
   西方管理学中新近倡导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③也反映出这一特点。“改善心智模式”,即自觉地改变观念或改变思维方式,是五项修炼中的一项。为什么要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的修炼?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自觉、及时地改变观念,人们就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甚至无法生存。
   我们不难看出,各个领域的思想家们,只要抓住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征,就能在一定领域或方面得出极具启发性甚至开创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概括,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①这里表达的,正是一种时代的呼唤。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不仅一再指出了世界迅速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而且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写进了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思想行为准则。
  
   2.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邓小平在谈到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时说过:“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③
  
   近年来,一些多年执政的大党失去执政地位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深思。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党,但在1991年失去了政权,党和国家都瓦解了。从思想上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僵化,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大家知道:苏联和东欧共产党的垮台,与体制的僵化有密切联系。而体制的僵化又是与思想观念的僵化紧密相连的。
  
   以单一的公有制为基础、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主要特征的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在特殊的条件下,它曾取得过很大的成功。特别是经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考验,证明了它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但是,把它绝对化,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而且它的历史还很短,经验还不多,因而在实践过程中,试验、改革、调整是不可缺少的。曲折是难以避免的。列宁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过,我们要“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做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做了一千次尝试之后,准备去做一千零一次尝试。”④如果采取这样的态度,社会主义就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进步和发展。反之,神化领袖,把某一种体制和做法绝对化,压制不同意见,堵塞进一步探索真理的道路,必然扼杀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应有的生气勃勃的创造力,终将难逃垮台的命运。
  
   我们自己在这一方面也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从思想、行为方式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延续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模式,没有能够及时地反映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使得我国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遭受了重大的损失。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思想方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改革开放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性原因。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十三年的经验时,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作为第一条,指出:“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十三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首要条件。在十三年中,我们的党和人民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少难题是前所未见的。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同时不断创新,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我们能不能保持这种好的发展势头,与我们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适应时代要求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
   3.关键是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①
  
   历史的经验表明,成功的理论创新,必然带来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理论的僵化,则会压抑和扼杀各方面的生机,使党的事业停滞不前,甚至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机。理论创新是影响全局的大事,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做到与时俱进,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事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条件。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新的情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行理论创新。
  
   江泽民同志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因此,只有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才能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之,对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态度,也反映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
   2.要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无论在中国历史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在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在我党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和实践基础。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这些伟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伟大实践,也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
   有的人对我们自己的实践不感兴趣,对自己的理论也不感兴趣,甚至认为这不是理论,只有“言必称希腊”才算理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批评过这种不良学风。他说:“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诸如此类。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了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儿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①这种倾向今天仍有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因此,再一次强调“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强调“以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前进、发展的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也要不断前进和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①这是彻底的辩证法,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源泉。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在新世纪的头一、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指引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成功,亿万中国人民充满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也必将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一种新理论的产生,往往是一开始不易被承认和重视,后来则又容易被神圣化、固定化。马克思主义刚产生时,它“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潮流中的一个而已。”②但后来它在一些政党和国家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又发生了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问题。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时,也遭到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及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反对。他们“用千百种腔调一再重复”“万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否认社会主义在俄国首先获得胜利的可能性。但在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现实以后,也出现了将其绝对化的倾向,企图在不长的时间内,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结果遭受了重大的挫折。毛泽东思想在刚开始被树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时,一些人也看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总觉得不能将毛泽东与列宁相提并论。“从遵义会议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整整10年,终于认识了毛泽东。”③但后来,也出现了将毛泽东思想绝对化,搞两个“凡是”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树立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④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充分肯定它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⑤;同时又明确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这一科学态度,对于我们的理论与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站内链接:
2008/1/23 16:55:18
2008/1/22 9:21:53
2008/1/16 16:04:41
2008/1/14 9:31:40
2008/1/9 9:31:58
2008/1/4 10:01:11
2007/12/29 9:40:42
2007/11/7 9:45:55
2007/11/6 9:21:42
2007/10/22 10:02:17
精彩推荐
[图文] 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暨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司法局举办第一期机关“党建红引领司法蓝”微论坛
市财政圆满完成2023年度市级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东海县机关党支部书记人文素养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中共连云港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投稿邮箱:lygjgjy@126.com  联系电话:0518-85811441
苏ICP备05050405号  连备3207050152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